close

這是每年至少要來一趟的行程,每次來台南都有新發現,無論是新的景點,或是無意間在小巷弄裡發現的特色小吃

有時候想想,人活著是為了甚麼?

當然是為了吃啊~~~(還有拉XD)

 

 

隱身於「鴨母寮傳統市場」裡的無名麵店,如果你不是當地人,恐怕永遠也沒有機會找到它

因為它位於市場的正後方

當地人戲稱「垃圾麵」,起初我也好奇,怎麼會取一個這麼不雅的暱稱,後來到了現場才知道

這裡的用餐環境還真是艱困啊~~悶熱就不說了,半點裝修也沒做,簡直像坐在資源回收場裡吃麵,

但是看到座無虛席的盛況,以及等著外帶的客人,不禁讓人懷疑:

真的假的啊~~~

聽說多年前這裡原本是市場裡的垃圾堆置空間,空氣中異味飄散,用餐的人潮卻依舊絡繹不絕,如今

環境改善了許多,生意也更勝以往

這裡賣的麵相當簡單,就只有兩種,乾的跟湯的,我個人偏好乾麵,因為有紹子當澆頭香氣比較濃郁

(況且在沒有空調的環境中用餐,伶杯實在是喝不下熱騰騰的湯啊~~)

單吃麵不配湯好像怪怪的,最後還是點了一碗綜合丸子湯讓大家嚐嚐,裡頭的各式丸子有:

虱目魚丸、花枝丸、菱角丸

其中菱角丸又稱為腰子丸,因為外形貌似豬腎因而得名

(他跟豬沒有半點關係喔~~)

這裡其實還有另一種吃法,就是把現場看到想吃的食材告訴老闆,不管是青菜或丸子,

他就會像黑白切一樣的處理方式,幫你加入碗中,算是頗為另類的小菜

台南孔廟是台灣的第一間孔廟,建立於西元1665年,是台灣最早的文廟,清領初期是全台童生唯一

的入學之處,因此有「全台首學」之稱

全園區占地約有1公頃,古樹蒼鬱綠蔭扶疏,微風輕拂景緻宜人

大成坊有東、西兩座,外貌相似 ,下方是雙十字型承重牆,牆頂用燕尾收頭,

再以木構造支撐懸山式燕尾屋頂,造型樸實穩重

火紅盛開的鳳凰樹是台南的市樹,1897年由日本人引進栽種,第一批800株因遇上風浪導致全數沒入海中,

現在所看到的都是第二批引進的樹苗

一旁牆邊還有相當逗趣的裝置藝術

(這算是低頭族的合照嗎?)

兩個傻蛋非得要玩一下這塊石碑才肯罷休

馬路對面就是府中街商圈;台南的各個商圈都有各自的特色,府中路、國華街、神農街、海安路........,

有文創的、藝術的、美食的..........,每一條街都可以作一個專題,時間如果足夠,在台南待個十天半個月都不嫌多

修安豆花在這裡有間分店,排隊的人潮在這裡比較沒這麼嚴重,可能是商圈屬性的關係吧!

在國華街就是開啟暴食模式,巴不得每一樣都能嘗上一口

也有賣天然的手工愛玉,加一點檸檬提味,香氣馬上就變得完全不同

台灣文學館

原「台南州廳」,落成於日據(治)時期,屬於馬薩式樣建築,造型典雅大方,散發出濃厚的古典氣息,

被認為是日治廳舍建築傑作之一,經過不同時期與不同單位使用下,州廳因戰爭、年久失修而殘破不堪,

之後文建會經過翻修新建,工程於九十一年底完工,翌年十月台灣文學館正式開館。

與附近的古蹟緊密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文化園區,更添加了古都台南的文化氣息

時空交錯的展演空間;翻新後的文學館將舊的結構,包覆在新的空間裡,

讓整個文學館不但採光明亮,也動線分明

台灣文學的發展,從早期原住民、荷西、明鄭、清領、日治、民國以來,世代更迭,族群交融,

累積大量文學作品,孕育出豐厚多元的內涵,館內更不定期更換展出內容

館內保留原有的建築結構,透過隔開的玻璃展示窗可以清楚的看見,就像樂高積木似的,

最初的建築結構是以紅磚堆疊而成,經歷了數次的地震卻依然屹立不搖

台南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城市,隨隨便便的一塊木匾額年紀都超過半個世紀

信手拈來到處都是古蹟,土地銀行挑高的廊道更顯銀行門面的氣派

近年來台南在休閒觀光上吹起了文創的文藝復興風,一些老樓經過重新的翻修後,以全新的風貌重生

老一輩的台南人暱稱林百貨為「五層樓仔」,日據時代行政劃分為「末廣町」,曾經是台南最繁華的地方

有「銀座通」的稱譽

林百貨的百年老電梯引來民眾爭相體驗,在當時「電梯」可是一個時髦的玩意兒

在沒有電子面板時代,以機械式的指標顯示樓層,是那個年代電梯的特色

僅能容納4~6人的電梯想體驗還得排隊排老半天啊~~

頂樓神社是林百貨的專屬標誌,鳥居跟石燈籠早已換過新的,現在想在百貨公司頂樓看到神社,

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

如果說吃在國華街,一點也不為過,從二段走到三段大約一公里左右,兩旁盡是吃的,

從傳統類到文創類,從中式日式義式到美式,只要你想得到的這裡幾乎都有

(到台南來玩要有變胖的心理準備)

以台南為題不知道已經是第幾回了,每次都覺得時間不夠,玩得不盡興或吃得不過癮,

下次有機會再來好好的介紹一番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洛克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